当前理论线损计算软件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当前的低压理论线损计算软件(或者说线损理论计算软件)在计算时一般是以三相负荷平衡为基础进行的,即把每一用户都按三相负荷用电处理,而实际三相负荷是不平衡的,也就是实际并不都是三相用户,就是专门进行调整,一般也不可能达到完全平衡,其道理很简单,假设有三个单相用户,用电类型一样,第一个用户的负荷为1,第二个用户的负荷为2,第三个用户的负荷为3,不论怎么调整也不可能平衡,所以在这一假设基础上的理论线损计算,其结果也是不准确的,一般是理论线损计算(或者说线损理论计算)结果要远低于实际的损耗,这是因为完全平衡与完全不平衡(即所有负荷都接在一相上)相比,后者的线路损耗是前者的六倍;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用这样的理论线损计算工具计算出来的结果,台区之间一般相差不大。由于线路损耗是与电流的平方成比例,所以实际的线损相差几何我们也就不难想象了。基于这一思想编制的理论线损计算程序(或者说线损理论计算程序)当然也不可能具有优化三相负荷使之趋于平衡的功能。

问题二:没有考虑每一负荷的具体运行情况。以往的理论线损计算软件(或者说线损理论计算软件)一般是对所有负荷均采用同一种负荷曲线(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代表日负荷电流)、同一个功率因数值,尤其是高压理论线损计算(或者说线损理论计算)更是如此;而实际每种负荷运行情况是不一样的,比如照明负荷应该在晚上,而动力负荷一般在白天;有的功率因数比较高(比如装有自动投切电容的企业),而有的比较低;有的全月运行,而有的每月就运行那么几天;有的全天运行,而有的一天也就运行某一段时间;而这些都是影响线损的主要因素,如果在计算时未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那么理论线损计算(或者说线损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就可想而知了。有的系统为了获得比较准确的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对于特殊负荷采用单独计算的方法,但损耗与负荷(电流)并不是线性关系,所以这种叠加的理论线损计算(或者说线损理论计算)方法其实是不可行的。

问题三:根据设备容量分摊电量;有的理论线损计算软件(或者说线损理论计算软件)在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时根据设备容量(如变压器容量)分摊电量,其实这一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存有很大的弊端;因为设备容量大用电量并不见得大,而容量小的用电量也不见得就小;理论线损计算的原始数据有问题,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可信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问题四:理论线损计算时未考虑线路补偿电容的影响。更有甚者,有的高压理论线损计算软件没有考虑电容的影响,那么在使用这样的理论线损计算软件计算安装有电容的线路损耗时,其结果当然也就是不准确的。更不用说计算补偿电容安装的最佳位置了。

问题五:没有考虑低压负荷的功率因数;当前大部分低压理论线损计算软件(或者说线损理论计算软件)没有考虑功率因数对线损的影响;不可否认,低压负荷的功率因数大部分接近于1,但功率因数比较低的也不是不存在的,比如使用电机的工副业负荷、空调负荷、电炊具负荷等,而这些负荷所产生的电流一般要远高于照明负荷,所以其影响也就比较大,如果存在这些负荷而在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时没有考虑其特殊性,那么计算出来的理论线损结果也是将不准确的。

问题六:没有考虑接在两个相线之间的特殊负荷;虽然这一类型的负荷比较少,但其负荷却比较大,所以对线损的影响也就比较大,如果在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或者说线损理论计算)时没有对这一特殊负荷进行特殊处理,那么理论线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就会大打折扣;比如电焊机等就属于这一类型的负荷。

问题七:没有考虑线路上的压降对线损的影响;经过计算证实,线路压降一般会使实际的线损升高10%左右,如果线路结构不合理,比如负荷比较大,而线径比较细,即线路压降比较严重,那么其影响会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甚至更高。

问题八:没有给出进一步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我们平时要求一线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低压三相负荷应尽量平衡,施工或改造时要求变压器及线路补偿电容应该安装在最佳位置(俗称负荷中心),线路结构要合理;我们只是提出了定性的要求,而没有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或工具,如果理论线损计算软件(或者说线损理论计算软件)也不能提供相应的方法或工具,那么我们的一线人员又如何开展工作呢?

问题九:虽然提供多种理论线损计算(线损理论计算)方法,但由于都是根据简化模型进行近似计算,每种计算结果互不相同,致使用户在实际执行时不知道应该选用哪一结果对管理者进行考核,并且有些理论线损计算结果明显违背常理。(实际上理论线损只能有一个结果,就象 1+1=2 一样,不可能再有其它的结果,线损考核到台区喊了这么多年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与传统的理论线损近似计算不能说没有关系)

问题十:数据输入繁琐,计算过程抽象,一般还要编制节点编号,有些线路参数需要在表格内输入,没有实现严格意义上的可视输入。

问题十一:重复输入线路数据;由于当前的线损管理程序大部分没有台帐管理功能和地理接线图绘制功能,致使用户既要在线路台帐中输入线路参数,还要在线损计算程序中输入线路参数,而另外的地理接线图中还要单独标出线路参数,从而造成了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并容易产生各方数据的不一直性,为数据的更新维护造成了困难。

在计算工具比较落后、用电水平也比较低、对理论线损计算结果要求不高的过去,这些理论线损计算软件还能说得过去;但因为损耗是与电流(即负荷)的平方成比例关系,随着用电水平逐步提高,这些计算方法的弊端(误差)也就会越来越突出。用这样的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去管理线损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有的台区不论怎么加强管理,实际线损就是降不到理论计算的数值,一线管理者对下达的线损指标的准确性就会产生怀疑,影响其管理线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核部门会感到依据不准确、底气不足,也就无法将线损考核完全执行到位,公司领导在这样的理论线损计算结果面前也会感到很尴尬、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就会听之任之、得过且过。有的供电单位为了强化线损管理,就不得不制定一些不太合理的考核办法。如重庆市江北供电局就根据以往的台区平均线损率确定当前的线损考核指标,并且线损高的降损指标高,线损低的降损指标低;再比如江苏省盐城供电局“采用理论线损加上管理线损,再剔除配变以下动力用户另行统计的做法”。这里虽然列举的是个别单位,但也反应了由于理论线损计算不准确而使当前线损管理艰难的现状。线损率低的,管理工作未必做得就好,线损率高的,管理工作未必做得就差,考核线损指标已经没有实际意义,相反,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逼迫基层单位不得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弄虚作假,掩盖了线损的真实性。

另外,由于理论线损计算不准确,无形之中给管理者增加了管理难度。比如XX局YY台区(考虑到影响问题,此处隐去了具体的单位,因为本单位是省一流供电企业,按规定损率应该在11%以下;其实国一流企业中,实际损率也有20%以上、甚至达到30%以上的,由于考核体制问题,局领导一般是很难掌握到真实情况,只有一线管理者心里明白实际的损率为多少)平时损率一般都在22~25%左右徘徊,经过本系统的计算,理论损率为11.8%,供电所人员看到这样的计算结果很不以为然,因为负荷大、线径细、线路长,实际损率不可能那么低,我们就告诉管理人员,这个台区不存在偷漏电问题,就是计量设备有问题,后来经过夜查,发现了三家偷电的,处理后现在损率一直稳定在12%左右,以前没人要的台区,后来却成了抢手货。

理论线损计算软件是本公司的主流产品,若想进一步了解本公司的理论线损计算软件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就登陆本站主页:D499.COM